2025年秋季征兵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征集对象
高中(含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含高校在校生),年满18至22周岁(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放宽至24周岁,研究生毕业生及在校生放宽至26周岁。男兵征集以大学毕业生为重点征集对象,突出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征集,优先批准理工类大学毕业生和备战打仗所需技能人才入伍。
二、报名时间
下半年应征报名时间: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8月10日24时
三、征集条件
(一)身体条件:
体重:符合下列条件且空腹血糖<7.0mmol/L的,合格。男性:17.5≤BMI<30,其中:17.5≤男性身体条件兵BMI<27;BMI≥28须加查血液糖化血红蛋白检查项目,糖化血红蛋白百分比<6.5%,合格。
视力:任何一眼裸眼视力低于4.5,不合格。屈光不正,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不含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其他术式)半年以上,无并发症,任何一眼裸眼视力达到4.8,眼底检查正常,除潜艇人员、潜水员、空降兵外合格。条件兵另行规定。
文身:面颈部文身,着军队制式体能训练服其他裸露部位长径超过3cm的文身,其他部位长径超过10cm的文身,男性文眉、文眼线、文唇,不合格。
瘢痕:瘢痕体质,面颈部长径超过3cm或者影响功能的瘢痕,其他部位影响功能的瘢痕,不合格。
其它:手指、足趾残缺或畸形,足底弓完全消失的扁平足,重度皲裂症,不合格。无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
征兵体格检查主要包括外科、内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辅助检查、士兵职业基本适应性检测等,具体按照《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及有关规定执行。
(二)基本政治条件
征兵政治考核以考核本人政治思想表现为主,分为初步考核、联合考核和作出结论3个部分。政治考核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应征公民的个人基本信息、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婚姻状况、毕业(就读)学校、文化程度、主要经历、出国(境)情况、现实表现、奖惩情况,以及家庭成员、未共同生活的兄弟姐妹等的政治背景、违法犯罪等情况。
四、报名流程
登录“全国征兵网”(网址https://www.gfbzb.gov.cn/)进入“应征报名”后,按流程操作进行网上报名,并真实填写个人基本信息。
报名成功后,下载打印《男性公民兵役登记/应征报名表》,普通高校学生还应打印《大学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应征入伍高校学生补偿学费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持表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毕业证(学历证明)、2张1寸免冠红底证件照到应征地乡镇(街道)或高校武装部进行现场确认和审核。未进行兵役登记的,应先登记再报名。
应征入伍的基本程序:
1.兵役登记。2025年12月31日前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在当年1月1日至6月30日之间,登录“全国征兵网”进行兵役登记。
2.应征报名。已进行过兵役登记的应征青年,可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名(没有兵役登记的要进行补登)。报名完成后符合参军基本条件的,打印《登记表》,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生打印《大学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应征入伍高校学生补偿学费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持此表到应征地的乡镇(街道)或高校武装部进行现场确认并提交该表。
3.初审初检。报名期间,区征兵办公室及时登录网上平台,下载打印兵役登记和应征报名人员花名册,并下发至乡(镇、街道)武装部。乡(镇、街道)武装部会同军地有关部门对适龄青年现实表现、身体、病史等情况进行初审初检。
4.预征管理。乡(镇、街道)武装部从初审初检合格的青年中,择优确定预征对象,并上报区征兵办公室,由区征兵办公室把预征结论及时录入“全国征兵网”。会同高校把审核签字盖章后的《大学生预征对象登记表》、学费补偿代偿申请表发给学生本人,作为优先征集的凭证。
5.体格检查。区征兵办公室在网上平台确认送检对象,乡镇(街道)武装部负责通知体检时间、地点等信息,体检完成后的3天内,将应征青年的体检结果录入网上平台;体检结果分为“合格”、“待复检”、“不合格”三种情况,不合格的注明简要原因。
6.政治考核。区征兵办公室在网上确认政治考核对象,政治考核完成后的3天内,将应征青年的政治考核结果录入网上平台,政治考核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情况,不合格的注明简要原因。政治考核期间,乡镇(街道)或高校武装部安排工作人员对考核对象进行走访调查,落实与本人、家长、邻居、学校、村(社区)五见面要求,摸清考核对象的现实表现、入伍态度、既往病史等情况,为预定新兵提供依据。
7.预定新兵。区征兵办公室对体检、政治考核双合格青年,择优确定为预定兵对象,同时将预定兵结果录入网上平台。征兵期间,应征青年可登录网上平台,实时查询掌握个人预征、体检、政治考核和预定新兵的进展情况。
8.役前教育。对预定新兵组织不少于7天的役前教育,役前教育期间发现思想不稳定,身体隐性疾病等问题的,将予以淘汰。
9.集体定兵。定兵时通常按照文化程度、党团员、军人及烈士子女等上级明确的优先原则执行。预定兵对象经征兵办公室集体研究确定为定兵对象并进行张榜公示,公示不少于7天。
10.批准入伍。集体定兵后,对定兵对象进行二次身体复查,合格的整理档案,批准入伍,下半年批准入伍时间为9月1日。
11.封闭管理。按照新兵输送计划,每批新兵起运前,组织不少于7天的集中封闭管理。封闭管理结束后,直接组织交接起运。
五、大学生参军入伍优惠政策
1.家庭优待。入伍大学生按规定享受优待政策,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由批准入伍地发放,其家庭享受军属待遇,由户籍所在地负责落实相关优待。
2.国家教育资助。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高等学校学生实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费减免,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20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25000元。超出标准部分不予补偿、代偿或减免。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全部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
3.选取军士、提干。对符合士官选取条件的士兵,同等条件下优先选取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初次选取为士官的大学毕业生,其就读大学期间的时间计算为服役年限,全日制大专毕业生转改为中士第一年,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转改为中士第二年,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大学毕业生士兵在服役期间符合条件可以提干,须具备以下条件: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取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年龄不超过26周岁或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取得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年龄不超过29岁;服役满1年、不超过3年(截止当年6月30日)。
4.保留学籍。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前正在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含高校新生),服役期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2年内允许复学或入学。
5.调转专业。经学校同意并履行相关程序后可转入本校其他专业学习,优先开放师范专业。
6.免修学分。复学后免修公共体育、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等课程,直接获得学分。
7.实习经历。高职(专科)在校生(含高校新生)入伍经历可作为毕业实习经历。
8.普通专升本。从2022年招生起,高职(专科)毕业生及在校生(含高校新生)应征入伍,退役后完成高职(专科)学业的,申请专升本,免于参加文化课考试。有关高校组织相关的职业适应性或职业技能综合考查,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9.成人专升本。退役士兵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增加10分投档。高职(专科)毕业生及在校生(含高校新生)应征入伍,退役后在完成高职(专科)学业的前提下,可免试入读普通本科,或根据意愿入读成人本科。
10.研究生招生。①考试优待: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现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②在服役期间获得三等战功、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二级以上表彰,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试(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③单列计划: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专门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攻读硕士研究生。纳入专项计划招录的,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
11.技能培训。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可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接受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免学杂费、免住宿费、免技能鉴定费,并享受培训期间生活补助),享有参加适应性培训待遇。
12.基层工作经历。退役士兵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职位的,在军队服现役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服现役年限计算为工龄。
13.基层工作人员招录。①参加国家组织的农村基层服务项目人选选拔,以及毕业后参加军官人选选拔的,优先录取。②乡镇补充干部、基层专职武装干部配备时,注重从退役大学生士兵中招录。③在军队服役5年(含)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士兵可以报考面向服役基层项目人员定向考录的职位,同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共享定向招录计划。
14.退役安置工作。退役士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安排工作:①军士服现役满12年;②服现役期间平时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③因战致残被评定为5至8级残疾等级的;④是烈士子女的。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安置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标准,按月发给生活补助。
报名咨询电话
廉洁征兵公告
征兵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条件、组织流程和纪律要求,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多个阶段,受军地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和廉洁征兵监督员的实时监督。郑重提醒广大应征青年及家长,当兵靠的是过硬的身体素质和政治素质,参军入伍不需要花一分钱,通过各种方式索要财物的,都是骗子。特别是要警惕那些谎称自己有朋友或亲戚在部队有权定兵或提供兵员指标,或者谎称可以帮助打通“关节”让应征青年通过体检政考等社会人员,不要因参军心切上了“兵托”的当。市征兵办明确,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向征兵工作人员行贿、打招呼,无论价值多少,一经查实,在处理征兵工作人员的同时,一并取消青年本人的应征资格。
省市县三级廉洁征兵举报渠道
德城区监督举报电话
来源:德城区人武部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