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记|十孔莲藕

新悦读 07-11 2419

文|巩本勇

这是个吃藕的季节。

我们知道,藕通常分七孔和九孔。但偏偏有个地方,产十孔藕,以至当地有了这么一个歇后语:马踏湖的藕——多了一个眼。没错,就是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之誉的马踏湖的藕。过去,这藕是进京的贡品。

所谓藕孔,是指莲藕的通气组织,与藕鞭孔道、叶柄孔道及叶片相连相通。莲藕横切面孔眼非常明显,数量也是固定的,就像人的手指一样。

七孔藕主要生长在南方地区,是在水塘和湖泊里生长的,一年能够生产两季,切开是七孔,七孔藕长出来的花朵以粉红色的为主。九孔藕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是水田的莲藕,一年只产一季,切开是九孔,藕上长出来的花朵基本上是白色的。

炖蒸多用七孔藕,因为它水分含量少,淀粉含量多,我们常见的莲藕排骨汤一般就是用的七孔藕,炖出来的藕非常粉,汤非常鲜美。九孔藕更脆,适合清炒和凉拌。而比起九孔藕,十孔藕的淀粉更少、水分更大,也就更加脆甜。

对于湖区人来说,采一节新藕,洗净了,用一柄翠绿的荷叶包裹上,用拳头猛击一下,藕就在荷叶中碎裂开来。吃一口,又脆又甜。如果再拌些白糖,那就更加爽心美味了。

白莲藕是马踏湖特产之冠,因为十孔藕开白色的花,所以又被叫做白莲藕。马踏湖白莲藕耐深水,既可浅水栽植,也可深水栽植,它要经过萌芽、展叶、开花、结实、膨藕、休眠等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白莲藕春暖后植秧,六七月份结藕,这时的藕当地人俗称“新藕”。

七月是荷花开始摇曳生姿的时节,据说这时新藕便初长成了。这时的藕,湖区人叫它花下藕。于炎炎夏日,翻身入水,采一节白嫩嫩的藕瓜,洗净了,嘎嘣脆地咬上一口,有一种在空调房里吃雪糕的舒爽感。

白莲藕冬季成熟,于春节前后供应百姓餐桌。采藕是个技术活儿,湖区人叫“踩藕”。

马踏湖有藕田四千多亩,沿湖各村尤以鱼龙湾为最多,踩藕人大多数集中在这个村。为了卖个好价钱,人们往往选择腊月天破冰踩藕。下藕池前,先穿上一种当地叫“胶叉”的外衣,全身上下包裹起来。藕池里若没有冰缝,人们就用鼓槌敲出来,如果还不能破冰,这时就得用一种叫镩的工具。凿开冰封后,采藕人下池。从下藕池的那一刻起,采藕人就要用脚底的触觉判断藕的位置和走向。什么事都是熟能生巧,有经验的采藕人虚着脚轻轻一踩就知道藕在哪里,用手一摸,不管摸到哪一节,都能知道是顺着还是逆着,要朝哪个方向用力。

藕长在泥里横七竖八,一支完整的藕往往五六节连在一起,一米多长。能从泥里把它完整地取出来,这是能耐。藕要是踩断了,就容易进水、进泥,不仅品相差,也不好吃,卖不上好价钱。

冰下是刺骨的水,水下是乌黑的泥,泥中是洁白的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文人雅士多歌颂莲叶荷花,却往往忽略了埋在淤泥里的藕。

藕是有情的,不然也不会有“藕断丝连”这个词汇了。藕的丝就相当于植物的血管,是为荷叶和莲花运输水和养料的。藕丝不仅存在于藕内,在荷梗、莲蓬中都有,不过更纤细罢了。如果你采来一根荷梗,尽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来就像一长串连接着的小绿“灯笼”,连接这些小绿“灯笼”的,便是这种细丝。这种细丝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其实是由3至8根更细的丝组成,宛如一条棉纱由无数棉纤维组成。

“君心匣中镜,一破不复全。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安知御轮士,今日翻回辕。一女事一夫,安可再移天。君听去鹤言,哀哀七丝弦。”孟郊这首诗可谓写尽了藕丝的细密缠绵、深情款款。

藕的营养价值很高,中医称其“主补中养神,益气力”。据说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就曾食用过马踏湖中的十孔藕。2015年,马踏湖白莲藕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拥有如此有特色的农产品,当然要努力让它“出圈”。当地说“马踏湖的藕——多了一个眼”,大抵是多了个心眼吧。不然,当地人怎么能将小小的、餐桌最常见的一个蔬菜单品做成支柱产业呢?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淄博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徐静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