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怼脸直播”,别拿学生当刷流量的工具

洋葱快评 昨天16:58

当下,全国部分中学、中职学校开始进入军训季。有网友发帖反映,部分学校官方账号将镜头对准军训学生“怼脸直播”。

学校本应是教育的净土,是培养学生的摇篮。然而,部分学校在军训期间的“怼脸直播”行为,却让学生成了供人围观、刷流量的工具。学生们在军训中本就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他们窘迫、紧张的模样被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网络上,接受陌生人的评头论足,这无疑是对学生尊严的一种侵害。正如网友所说:“学生不是供人围观的,更不是拿来刷流量的工具人。”

从法律层面来看,这种“怼脸直播”行为存在多重风险,涉嫌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将“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列为基本原则,学校在直播中暴露未成年人面部特征、行为举止等敏感信息,若未遵循“最小必要”原则,未采取模糊面部、遮挡身份等措施,就可能违反该法规定。《民法典》规定,使用未成年人肖像需尊重本人意愿并获得监护人明示同意,而《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对处理未成年人敏感个人信息作出了严格限制。学校若未经同意通过直播传播未成年人面部特征等信息,将面临行政处罚。

部分学校工作人员对直播行为的态度也令人担忧。有的学校拒绝回答直播是否经过学生或家长同意的问题并挂断电话,有的学校则认为只要平台不提醒就没问题。这种漠视学生权益的态度,反映出学校在教育理念上的偏差。学校不应只看到直播带来的流量和热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权益。

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应坚守教育初心,尊重学生。不管是军训直播还是展示教学成果直播,都要把握好度,平衡好宣传与保护学生隐私的关系。学校应该建立规范的流程,在进行直播前,必须获得学生和家长的明确同意,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保护学生的隐私,如模糊面部、遮挡身份等。同时,学校要明确直播的目的是为了展示积极向上的教学成果,而不是为了博眼球、刷流量。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学校不能为了追求流量、完成考核而忽视学生权益。希望学校能够深刻反思“军训直播”事件,在宣传与隐私保护间找到平衡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守护好教育的初心。

(作者 曲征)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责任编辑:王学钧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