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漫评|高端列车餐食“仅为摆拍”:虚假宣传的边界在哪?

壹点漫评 昨天18:31 167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孔雨童 绘画 徐进

近日,一网友发布视频称自己全家26人花费96万参加“熊猫专列·安逸号”进疆游,上了车才发现餐食与之前宣传里看到的大不一样——那些精致高端、精心摆盘的大菜变成了普通团餐,这让冲着高品质体验的家人大失所望。对此,旅行社方回应称,视频中所展示的精美餐食实为列车发布会等场合使用的摆拍道具,并非旅客实际用餐;此外,餐食已严格按照合同和餐标执行。

旅行社“按合同”的回应听起来颇有底气,但似乎回避了一点,即在消费发生前,宣传会直接影响游客的消费意愿,未明示“仅为摆拍”“以实物为准”,用美化过的餐食最大程度吸引消费者掏腰包,之后却货不对板,无论怎么强调符合契约,也改变不了虚假宣传的事实。

夸大效果、过度美化诱导消费,在广告宣传领域几乎已是“明规则”。多年前被刚进市场的方便面广告中大块牛肉忽悠过的消费者,当下几乎已被迫默认了很多情况下的“图片仅供参考”。但这却不意味着“美化”的边界和底线不存在。宣传信息在一些相对次要的商品信息上或可存在轻微不符,但对与商品相关的重要信息,商家的宣传理应与实物保持一致。对此《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都有明确规定。

但事实上,近年来涉嫌虚假宣传的手段和方式还在不断上新。如加量远远不足却作为商标印在包装上的“多半袋”方便面,以“××土”为名称的普通猪肉……“障眼法”层出不穷,很多甚至是大品牌、大企业,可以说屡试不爽。短视频网站上,“货不对板”商品们也养活了一批“以身试毒”的拔草博主。但因为有“图片仅供参考”的解释空间、维权成本过高等原因,法律在实践中对此类行为的约束还不够。

2024年,重庆一名高校学生因外卖的鱼香肉丝与图片严重不符,将店家告上法庭,最终被赔偿500元。金额虽不大,但厘清了事实,也确认了“图片仅供参考”并不能“绝对护体”的原则。

在此次熊猫专列纠纷中,旅行社将游客不满定义为“误会”,同时表示“欢迎游客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应该说,不痛不痒的回应也体现出一家企业于行业中立身和对待消费者的态度。市场呼唤更多诚信,百姓期待更端正的服务,良性发展绝不是用美化包装把顾客“迎进门”一锤子买卖做完了事。列车一趟趟出发,有长久的口碑信誉,方能致远。

责任编辑:孔雨童

徐进

漫画作者,擅长漫画、插画、肖像、海报设计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孔雨童

打字的手风琴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