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同建 闫修晨
8月29日,七夕节,在山东阳谷县狮子楼景区,来自山东、河南两省三县的9对新人在这里举行集体颁证仪式,仪式简单、喜庆又浪漫。恰逢其时的小雨,一直温柔地下个不停,像是为甜蜜爱情流下的激动和喜悦的眼泪。
不铺张、不繁琐,爱比习俗更重要
“今天集体颁证仪式感觉很新鲜,节俭简约不减爱,用文明见证幸福,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我们将互敬互爱,勤俭持家,倡导移风易俗,提倡婚事新办,为爱减负,为幸福加分!”新人宫一鸿激动地说。
山东阳谷县与河南省台前县、范县地缘相接、人缘相亲,人员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跨省通婚现象普遍。然而,毗邻地区在婚丧嫁娶等习俗上存在差异,为深化移风易俗协作,打破省域界限,搭建鲁豫毗邻地区常态化移风易俗工作沟通协作平台,共同倡导文明、节俭、和谐的现代婚俗新风,阳谷县委宣传部、台前县委宣传部、范县县委宣传部共同举办了这场集体颁证仪式。
上午9时30分,活动在庄严的集体宣誓环节中拉开帷幕。在亲友和市民的见证下,9对新人十指相扣宣读结婚誓词,许下携手一生的诺言。随后,阳谷县民政局、台前县民政局、范县民政局等9个部门负责人共同为新人颁发结婚证书,鲜红的证书与飘舞的气球相映成辉,传递着满满的喜庆。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组织新人们签署《文明婚俗承诺书》、领取新婚小礼包并送上祝福:“结婚证书不仅是一纸契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法律责任。希望新人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相互扶持,互敬互爱,做守法明理的新时代夫妻。”随后,新人代表李鹏飞发言,分享跨越省界的爱情故事,表达对简办新式婚礼的支持和对未来共建美好家庭的憧憬。
李鹏飞激动地说,他是山东阳谷县人,他美丽的新娘王倩来自河南省台前县。一段省界之间的缘分,把他们紧紧连在了一起。还记得那是个阳光正好的日子,他们初次相见,眼神交会的瞬间,仿佛就注定了不一样的故事。不经意间的聊天中,发现彼此竟有那么多相似的兴趣、对生活怀有同样的向往。从那以后,他们俩慢慢从线上聊到线下,一次次相见,一步步走近,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扎根。
“虽然我们都处在鲁豫交界处,但几十公里的距离,也让我们的见面多了几分奔波。不过这并没有阻碍我们相爱,反而让我们更珍惜每一次见面。我们一起走过阳谷县古朴宁静的老街,也一起感受过台前县热闹亲切的市井;曾在南湖边看夕阳西下,也常在公园里分享日常琐碎。渐渐地,距离不再只是数字,心与心的靠近,让我们真正理解了‘相伴’的意义。”李鹏飞说,
“爱,可以跨越山河、贯通南北,也可以融合不同的习俗与文化。随着感情越来越深,我们终于走到了谈婚论嫁的这一天。两地婚俗有所不同,但在我们看来,爱比习俗更重要。于是我们商量好,一切从简——不铺张、不繁琐,把更多的用心留给未来的小家。这个决定,非常幸运地得到了双方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阳谷县民政局副局长刘敬磊表示,通过为跨省通婚新人举办具有特殊意义的集体颁证仪式,增强新人对“鲁豫一家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示范引领毗邻地区群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深化两省人员情感交流与社会融合。今后将持续推进婚俗改革试点,通过开展集体颁证、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婚俗巡讲课堂等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积极健康的婚姻价值观,推动现代文明婚俗理念深入人心。
宣传引导,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婚礼简办只是阳谷县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一个侧面。
阳谷县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制定印发了《阳谷县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月工作台账,明确工作重点任务和责任单位,按照“渐次推进、全面铺开”的原则,加强统筹调度,全面推进工作落地见效。
在宣传教育方面,阳谷县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和移风易俗宣讲结合起来,县委宣讲团和各乡镇(街道)宣讲团广泛深入各单位、企业、学校、村居(社区),共开展宣讲581场。在县融媒体中心平台开设“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专栏,通过县融媒体平台、各级公众号、村村通、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广泛宣传《倡导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和移风易俗相关政策,加强正面引导。在阳谷融媒APP开设“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网络知识答题活动,全县各单位职工踊跃参与。拍摄制作移风易俗主题公益广告3条,阳谷方言微视频2条。制作印发“推动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宣传册12500余册。
“以前觉得办红白事讲排场是面子问题,通过网格员的讲解,才明白节俭办事不仅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避免浪费,确实是好事。”阳谷县阎楼镇崔堂村村民郑明青十分感慨地说。
破立并举,激发乡村治理新效能
“我参加外地朋友的婚礼时,婚闹就很厉害,这也让我对婚礼产生了一丝恐惧。但我的婚礼却十分顺利,这都要感谢‘囍管家’的上门服务。”谈起自己的婚礼,新人李鹏飞十分高兴。
阳谷县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成立了“囍事管家”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村“两委”成员、乡村好青年的作用,成立了一支由8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囍事管家”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深入街巷、超市、商铺和群众家中,宣传《阳谷县关于打击低俗恶俗婚闹行为公告》,实行“平时重宣传、事前打招呼、事中强监管、事后看履诺”四步工作法,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新型婚俗观。推动婚俗改革纳入村规民约,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阳谷县还利用“青春阳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除陋习、树新风,这些移风易俗知识要知道》等内容,发动青年志愿者、乡村好青年等参与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带头签署移风易俗承诺书。丰富青年婚恋交友活动形式,组织开展“有young青年 缘来是你”“来交个朋友吧”等青年人才联谊活动,帮助青年婚恋交友牵线搭桥。依托“青年夜校”活动品牌,开展互动式体验课程,为适婚青年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优质平台。
共建共治,推动移风易俗谱新曲
“今年,我们村开展家园美化行动,我和家人在庄前屋后打造了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并在家里办起了村级农家乐,没想到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还被大伙评为‘庭院整洁文明星级户’,家庭还上了村上的乡风文明‘红榜’,真正实现了经济和精神双丰收!”在寿张镇河西赵村,村民赵际民十分自豪地说道。
阳谷县坚持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将婚事新办简办、倡树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纳入美丽庭院建设评选标准,并动员最美家庭晒家规、议家训、亮家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选树培育拒绝高价彩礼、婚事新办的乡村“好青年”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青年以实际行动引领婚俗新风尚。
阳谷县深化“阳谷巾帼美”宣讲品牌,组织妇联干部、先进典型以及理论骨干走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妇女儿童家园等阵地,宣传移风易俗优秀案例,讲述文明家庭典型事迹,在全县开展“移风易俗 巾帼先行”百场宣讲活动150多场,辐射妇女群众10万多人次,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引导广大妇女带领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打好移风易俗组合拳。
一个个有力举措破除陈规陋习,一场场主题宣讲引发思想共鸣,一次次文明实践活动泽润心田……侨润街道西八里营村党员王玉平说:“通过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文化活动,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村风民风好了,我们村由原来的落后村变成了拾金不昧、文明向上的好人村,也被评为省级文明村。”放眼阳谷大地,民风纯、思想齐、干劲足,乡村振兴朝气蓬勃、风景正好。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我们的节日’作为移风易俗、成风化人的良好契机,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等群众身边可感可触、可敬可学、能评能议的榜样力量,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先进的感染力,让移风易俗成为群众的自觉追求”,阳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靖德云说。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